水润兴山:以水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两河口水库项目建设现场。
古夫河生态坝。
凉棚岭水库。
黄粮镇火石岭5000m3蓄水池。
白沙河。
南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一线天水利科普馆)。
高岚河生态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兴山县水利局始终锚定“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党建引领中锤炼队伍,在项目攻坚中积蓄动能,在民生服务中传递温度,在智慧防控中筑牢底线,将水利事业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让汩汩清水不仅成为滋养民生的“幸福泉”,更成为驱动兴山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兴山水利人用实干与创新,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一份“水润民生、利泽长远”的时代答卷。
党建引领筑根基:
锻造“水利铁军”,扛起责任担当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这是兴山县水利局对干部队伍的核心要求,更是推动水利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县水利局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始终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思路,打造学习型机关、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构建“局长讲堂+股长论坛+专家讲座+干部分享”的立体化培训模式,邀请河海大学、三峡大学教授及水利行业专家进行水利业务等专题授课,让理论从“书本”走向“实践”。
创新“党建+项目”管理模式,在两河口水库等重大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项目一线。强化红色教育和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走进刘子泉、高桥等红色教育基地,集体过政治生日,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近三年招引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3名,组织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防汛抗旱、乡村振兴等一线历练,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锻造水利铁军。
如今,这支“水利铁军”已成为兴山治水兴水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捷报频传: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水利部确认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高岚河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兴神生态旅游公路白沙河段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湖北省水利优质工程(江汉杯),实现兴山县省级水利工程质量奖项“零的突破”;2024年被评为全县10个红旗单位之一。
项目为王强动能:
构建“现代水网”,激活发展潜力
“水利项目是县域发展的‘生命线’,必须谋深、谋实、谋远。”这是县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近年来,县水利局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发扬“拼抢实”精神,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构建水利项目矩阵。“十四五”期间,共争取国家无偿资金13.8亿元,完成水利投资23亿元,为兴山长远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重点工程攻坚:两河口水库的“15年坚守”。在兴山县孔子河流域榛子乡石柱村青龙口,一座总投资3.08亿元、总库容1075万m3的中型水库正在拔地而起——这是宜昌市在建最大中型水库、兴山县水网规划的控制性水源工程——两河口水库。站在水库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目前整体形象进度达40%。
“从2009年开始谋划,到2024年正式开工,这座水库承载了兴山人数十年的期盼。”据了解,两河口水库以灌溉供水为主要目的,建成后将具备“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农业灌溉、农村供水、生态改善”五大功能,直接改善黄粮等4个乡镇3.1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解决2.8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届时,兴山县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项目储备与建设:按下“加速键”,跑出“兴山速度”。除了两河口水库,兴山县还在同步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小型水库万佛山水库,总投资1.16亿元,建成后可为4个乡镇16个村1.7万人提供优质供水保障,已完成整体形象进度80%;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兴山片区总投资1.72亿元,覆盖4个乡镇22个村灌溉用水,进度达57%;城区段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及安全防护工程,总投资1200万,进度达35%;2025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80%;2025年成功争取高岚河幸福河湖项目,中央投资8000万元,全省仅4个幸福河湖项目……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推进,正不断织密兴山的“现代水网”。
县水利局恪守“质量筑基、安全第一”理念,严格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采取罚款、整改、停工等分级惩戒措施,实行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制度,严守安全底线。近3年全县所有水利项目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现代水网建设等工作分别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和湖泊局通报表扬。
提质升级惠民生:
守护“幸福源泉”,传递民生温度
“水利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是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全水,享受水利发展的红利。”县水利局始终将“民生”二字放在首位,从农村供水的“县域统管”到幸福河湖的“生态赋能”,从移民政策的“精准落实”到水土保持的“富民效应”,用一项项务实举措,将“民生福祉”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以前每到枯水期,家里的水龙头就‘没力气’,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水都很足,还干净!”这是兴山县农村居民对供水变化的直观感受。按照“大水源、大管网、大连通、大公司”的路径,大力争取实施供水项目,投资近2亿元实施香溪河左岸、右岸等供水项目,强化20个村2.8万人的供水保障。搭建农村供水智慧平台,安装智能水表5000块,实现供水远程监测与部分设备远程控制;成功创建5个省级标准化水厂;为农村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超滤设备21套。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管护水平,兴山在全市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成立兴山上源水务公司,组建专业运维队伍,构建“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的管护体系,保障12万多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同时,县水利局还组织110名农村管水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基层管水人员的专业能力,让“最后一公里”的供水服务更有保障。
按照规划,2025年底兴山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5%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80%,集中供水工程公司直管到户比例、计量收费比例分别达95%和93%以上,真正实现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
幸福河湖:从“治水”到“兴业”。兴山县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加强“四乱”清理,库区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兴山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2025年,水利部公布全国幸福河湖建设名单,兴山县高岚河成功入选——这条流经朝天吼景区的河流,不仅是兴山的“生态河”,更是老百姓的“致富河”。
“爽,就朝天吼!”如今已成为兴山文旅的响亮口号。高岚河于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1年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58岁的张启艳2020年在这里开了“望月闲居”民宿,本想“打发养老时光”,却没想到生意火爆:“漂流旺季时,房间每天都订满,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请了4个服务员!”
“一条河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高岚河的蝶变,正是兴山县“以水兴旅、以水富民”的生动缩影。
水土保持:从“治荒”到“增收”。在南阳镇文武村,曾经的“石浪田”如今已变成“高产田”——这是县水利局实施湘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带来的变化。2024年,县水利局投资500万元,对石硪坪、石坝子的75亩农田进行改造,让“碎片化”土地变成“连片田”,实现“沟连沟、渠汇渠”,保水保土又保肥。村民李茂平承包70亩土地种烟,据测算,每亩能为李茂平带来近5000元的收入,也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双赢。
县水利局切实推进移民安稳致富,积极争取三峡后续政策、扎实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十多年来,兴山县共向上争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到位资金1.55亿元,安排实施后期扶持项目135个;争取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到位资金24.95亿元,实施项目168个。通过实施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移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发展文旅、物流等特色产业,支持兴发集团做大做强。库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移民安置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智慧赋能筑防线:
守住“安全底线”,提升防灾韧性
“兴山地处山区,汛期暴雨、山洪等灾害多发,必须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做在前面、落到实处。”县水利局始终将“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作为重要任务,全力守护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人防+技防”,全面守好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大力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共建成38个自动雨量站、164处视频监控站、38个水位站、13处山洪预警声光报警站及3处远程喊话系统等,完善前端感知和监测系统。统筹将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智慧水利平台、专业气象服务平台等数据接入指挥室,做到全县雨量数据全覆盖、重要河流及河段视频数据覆盖,为精准监测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洪水复盘推演结果,组织修订完善1个县级、8个乡镇级、96个村级“一页纸”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山洪重点危险区采取“一点一图一卡”模式,明确转移路线,强化“五级”包保责任,建立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AB角一对一包保责任体系;组织实战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四预”能力。
凭借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兴山县成功应对2023年“8.7”和2025年“6.19”“8.9”等极端暴雨灾害,全县无一人因灾伤亡。2024年,对8条山洪沟进行了整治、6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筑牢安全度汛“铜墙铁壁”。
勇毅前行,迈向水利新征程
目前,县水利局已经牵头编制完成的三峡库区地灾防治规划(2026-2035年)涵盖1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4.9亿元,将为未来10年库区安全保驾护航;围绕三峡后续接续政策谋划项目48个,总投资59.7亿。如今,兴山县水利局正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风口,紧跟国家政策,积极谋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库,不断为兴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利动能。
回首过去,兴山县水利局以实干书写答卷——党建引领强队伍,项目攻坚蓄动能,民生服务暖人心,智慧防控守底线,让水利事业成为兴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展望未来,兴山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甘勇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县水利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六创六争”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年”和“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全力冲刺“234”和“33510”工作目标,在服务“六创六争”中明定位、强担当,在改善民生福祉中履职责、展作为,在强化行业治理中树形象、争一流。
水润兴山,利在千秋。兴山县水利局将继续知责担责、知重负重,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幸福河”,每一座水库都成为“安全库”,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民生工程”,为兴山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三峡日报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王春雨 陈芸 邓简
本版图片均由兴山县水利局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