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解码旅游节开幕式:从三峡出发,迈向世界级
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昨晚(9月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举行。演出分为“欢迎您到三峡来”“瞿塘观雄”“巫峡赏秀”“西陵听涛”“宜昌揽胜”“三峡宜昌等您来”六个版块,涵盖歌舞、微短剧、乐器、功夫等15个文艺节目,创新运用长江水面舞台、AI主持、激光特效等元素,打造出“人在画中游,画随江波流”的沉浸式场景,呈现“人景相适、现代活力、视听震撼”的演出盛典,讲述宜昌聚力支点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的壮阔图景。
杜青 摄
在观看完开幕式演出后,宜昌多名专家学者纷纷挥笔,解码文化惠民演出背后的文化新表达。
宜昌:从三峡出发,迈向世界级
阚如良
(三峡大学社科联副主席、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初秋的宜昌,江风轻拂,灯火温柔,让人适意。
9月6日的晚上,在西陵峡口前湾水岸,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盛大开幕。这是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将三峡的风景和故事演绎得大气澎湃、余音绕梁。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这座“来电之城”向世界发出的深情邀约,更是宜昌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行曲的冲锋号角。
让三峡地方感,塑造世界级宜昌的气质我们一直追问,怎样才算“世界级”?世界级不是照搬国际化,而是真正读懂自己的山水与人文。
这次开幕式的舞台,是在江面上搭建而成,台上、水面、空中三重表演空间轮番上演,《八阵图》演绎雄浑,《水之韵》唱出柔情;《峡之歌》一唱三叹,诗意绵长;《对我来》铁骨铮铮,挺起三峡儿女迎难而上的胸膛;当太阳人石刻立起的那一刻,人们体会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滋养……瞿塘观雄,巫峡赏秀,西陵听涛,次第展开,最终落脚宜昌揽胜,张开怀抱说出那句全球相邀:三峡宜昌等您来!
这是一幅长江三峡全景图,这里有屈原、王昭君、欧阳修、刘禹锡,这里有白帝城、巫山红叶、三峡大坝、城市烟火,这里有三峡精神、现代活力、未来愿景……我们看到宜昌正在用时代美学诠释三峡,用古老故事宣传旅游,用共同情感连接世界,用全人类都看得懂的表达,演绎川江号子、南曲三弦、竹枝词等特色非遗,让文化自己说话,让山水自己发声。我们看到了总导演秦新民的创意,看到了台前幕后参演人员的诚意,也看到了宜昌的心意。它告诉世界,三峡值得来、值得玩,宜昌可品味、可回味。
这正是我们要的“世界级”,坚定文化自信,聚焦地方感,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文旅融合,让三峡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活化利用,让诗和远方共生。这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初衷,发掘和弘扬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现中华文明之美。
让三峡年轻态,激发世界级宜昌的活力近年来,宜昌发生许多可喜的变化,其中一个变化是:宜昌理解了年轻,靠近了年轻,而且正在变得年轻。
这次开幕式也一样,采用虚拟导游“李白”和原创IP“峡宝宝”对话的形式,引领大家游三峡、品三峡、重新认识三峡,用新潮继承传统,用轻盈对话宏大,用小切口实现深叙事。还有许多有意思、有意义的年轻表达,如屈原诗歌与西洋弦乐共鸣,跨界交融;土家族与街舞混搭,青春时尚;天空中的无人机互动阵型,排列出宜昌“青年之城”的朝气……
年轻态,不只是年龄,而是一种心态、一种状态。三峡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因为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相信。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持续的内容创新,需要建立与年轻一代的对话体系,需要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这场开幕式证明,宜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更有轻盈的未来,她就像三峡大坝的发电机组,正在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这股年轻的劲儿,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勇敢地踏上世界级的舞台。
让三峡未来梦,引领世界级宜昌的风采从前,人们说三峡是地理、是风景、是历史。现在,宜昌正赋予它新的内涵——三峡是诗歌、是音乐、是科技,是国际范,是新一代人的梦想。宜昌,正在定义“新三峡”。这里不止有风景,更有风景之上的精神。
宜昌也不只是三峡的门户,更是三峡的枢纽,而且正在迎来第四次跨越——从三线建设,到葛洲坝、三峡工程,再到如今的三峡水运新通道,每一次跨越,宜昌都在重塑山河,激发活力。而这一次,宜昌文旅将再度领航,成为支点建设的先锋。
相信在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文化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宜昌将为世界展示美丽长江彰显更大作为,与重庆携手擦亮长江三峡品牌,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实现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梦想。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长江三峡,气象万千。
在演出最后,我们听到主题曲《长江之歌》唱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这既是对长江奔腾不息的礼赞、对母亲河滋养万物的眷恋,更化作一声声铿锵的号角,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澎湃的精神力量!
唯见长江,最美三峡,正在宜昌笔下,写成一首世界能读懂的诗。
王昌明 摄
“唯见长江”有宜昌
韩永强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宜昌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高级编辑)
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长江之歌》再次唱响宜昌夜空。 宜昌是诗仙李白描绘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扬波而去的宜昌。此刻,李白以AI的形象跃然江上,更当上了现场导游,带领观众一览古今长江三峡的绝美风光。
宜昌,群山嵯峨至此而陵,江水奔涌出峡而夷;三游洞“前后三游”写传奇,中华千载文脉在这里传承弘扬;葛洲坝巍然屹立锁蛟龙,长江中下游从此波澜不惊,城市乡村安澜无恙。从远古走来的宜昌,长江文明为她镀满金辉;宜昌在新时代涅槃,历史使命为她贮满能量。
开天辟地,中华祖母嫘祖,根植宜昌教华夏儿女种桑织布,丝绸文明让世界异想天开;蛰居深山,“长阳人”见证了长江流域早期“智人”的智慧,谱写了旧石器时代的文明样本,更为南方地层台阶划分提供了地质依据;筚路蓝缕,从此“楚出荆山”,一条沮水河波澜不惊,却为楚文化滥觞了文明的源头;石破天惊,“关庙山”遗址的发现和破解,不仅令其成为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明遗址,为进一步探讨我国稻作起源问题,新石器的制造、使用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样本基地;峡江里横空出世的“太阳人”,苍苍七千岁把宜昌文明上推几千年,“太阳人”精致的线条潜藏的密码,让现代人难以破解。
从夔门,到巫峡,再到西陵峡,文艺演出以空间叙事的精巧结构,以艺术的语言串联起整个三峡。“唯见长江,最美三峡”,一曲《夔门》唱出了长江的雄浑奔放,经典老歌曲《三峡情》又让人看到了三峡的温柔多情的一面。从屈原《天问》和刘禹锡的《竹枝词》及三峡民歌《五句子》等脱胎而出的雅调俗腔《峡之歌》,让晚会独具峡江风味。一曲《乡恋》,伴着昭君一曲别乡琵琶曲,道不尽三峡人的依恋情,短剧《橘颂》则以穿越古今的形式,向中华诗祖屈原致敬。
随着经典老歌熟悉的旋律,热情好客的峡江人家、钟灵毓秀风景迤逦的山水风光再次勾起人们的浪漫回忆。新创作品《对我来》《水之韵》《宜昌行》更是如数家珍一般,将悠久的三峡人文历史呈现于眼前:宜昌是地花鼓载歌载舞的故乡,宜昌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三音歌”的古老,宜昌有“五句子”独出心裁的质朴;宜昌有南曲丝竹弹拨的雅致,宜昌有锣鼓家业吹打的奔放;宜昌有水车的浅吟咿呀,宜昌有峡江号子的荡气回肠。是啊,因为这里是男人想着、女人梦着的地方!
作为全国首创搭建于长江之上的舞台,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船行三峡的美妙。蜿蜒的长江如绸带曼舞,泛起鱼翔浅底的梦之蓝,层林尽染柑橘飘香;高峡平湖敞开胸怀,豪华游轮让天下游客陶醉的目光,在宜昌的绿水青山间尽情荡漾;远处有古老的宜昌地标天然塔,讲述宜昌曾经的沧桑;眼前有大国重器三峡大坝长虹卧波,傲视天下闪耀现代水电文明的光芒;月光下古色古香的镇江阁静默着,却永远记得纤夫呐喊的忧伤。
水幕电影、光影交错,水上舞台与不远处的葛洲坝遥遥相望。1988年,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坝”正式建成,开创了长江脱胎换骨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从此有了“当惊世界殊”的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有了世界水电文明史上鬼斧神工的人间奇迹“长江第四峡”: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有了让人叹服不已的三峡升船机,3000吨游轮坐电梯,十几分钟就能攀升100多米,进入一碧万顷的高峡平湖,演绎人类伟力的豪放。
一台美轮美奂的文艺演出,不仅是文化惠民的盛宴,更是诗和远方的交汇,也是理想和现实、当下与未来的碰撞。
中国新的一百年民族复兴梦,让宜昌斗志昂扬,目标笃定: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每一个目标,都让三峡宜昌热血奔涌斗志昂扬。
百舸争流千帆竞,劈波斩浪勇者先;励精图治能致远,众志成城创辉煌。三峡宜昌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祖国最美好的时代不负使命,奋勇向前,谱写着前景灿烂最新最美的生态宜昌崭新篇章!
噫嘻哉,“唯见长江,最美三峡,欣逢宜昌”!
黄翔 摄
唯见长江 宜昌未央
冯汉斌
(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宜昌市作协副主席 、高级编辑)
唯见长江,共见明月;大美三峡,绝美宜昌。9月6日晚,以“唯见长江 最美三峡”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文化惠民演出,在宜昌美丽的长江三峡游轮中心举行。水与火的交融,古典与当代的交响,线性时空的叙事模式,通过虚拟人物导游、微短剧、原创IP等创新艺术手法,并借助水、陆、空多维空间,结合灯光、水幕、视效、烟花、无人机等多种技术元素,使整台节目在沉浸式演出流光溢彩,堪为一台极尽丰盈、极其精美、极具意味的视听盛宴。
这是一幅璀璨、华丽、梦幻兼具的长江万里图。长江,从雪山走来,腾跃于羌藏滇川后,一路东奔,来到荆楚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宜昌,浩浩而行,东注入海。它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生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中国复兴的经济先锋。当晚的演出现场,舞台在长江之上,灯光在江中摇曳,观众面对滔滔江水,而曾四次经长江到达宜昌的大诗人李白,很专业地串联起导游的角色,为观众呈现出一个“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的长江,一个“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长江,一个“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的长江。真可谓,碧空尽处,孤帆远影;天际流时,唯见长江。
这是一卷壮阔、雄浑、绝美的三峡风情画。长江劈山切谷,以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也孕育了厚重的三峡文化。如果说长江是中华之魂魄,那么,三峡就是长江之精气;如果把长江比作巨幅长卷,那么三峡无疑是最美丽最磅礴的一笔。当晚的演出,诗意三峡贯穿全场,成为无所不在的主线。序幕的男声独唱《三峡情》以三峡云、三峡雨为引,牵出故乡情和故乡景,如梦如痴,那是再登巫山顶的惬意,那也是重走夔峡门的激情。随后的“瞿塘观雄”“巫峡赏秀”“西陵听涛”三章,观众在男声独唱《夔门》和功夫舞蹈《八阵图》中,体味出瞿塘峡自然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一句“只有走过千峰万岭,才晓得雄在三峡夔门,双峰锁关,霸气威镇,一门铸就万里江魂”,说出了每一位现场观众的心声;在歌舞《满山红叶似彩霞》、雅调俗腔《峡之歌》中,我们看到翩翩起舞的女子飘动的衣袂中,流露出款款深情,“哥是川江长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谁听了都会忘不了巫峡的秀丽,而现场演绎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和峡江五句子山歌,可谓大俗大雅,沁人心脾,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在创意舞蹈《太阳人》、女声独唱《乡恋》、情景短剧《橘颂》和舞蹈《对我来》中,西陵峡的自然禀赋和人物风流交相辉映,“中国诗歌之祖”屈原和出塞和亲的昭君联袂出场,特别是舞蹈《对我来》,取意崆岭石上的石刻“对我来”,结合三峡纤夫、峡江放排水幕投影,以伴唱和群舞的形式,讲述三峡人与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并升华到宜昌大撤退和石牌保卫战的抗战精神,观众为之回肠荡气,为之激情澎湃。
这是一阕文化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宜昌咏叹调。女声独唱《水之韵》,寄情长江、清江、香溪河,演绎宜昌流淌的美丽;民间故事微短剧《欧阳修续诗》,在三游洞前讲述顽童考县官的有趣故事,展现宜昌悠久的人文资源;“长阳人”和“太阳人”,南曲和骚坛诗社,《天问》和《橘颂》,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宜昌元素可谓俯拾即是;而民谣味十足的歌曲《宜昌行》,更是直接回答了“为什么是宜昌?”这一新命题。它由宜昌籍艺术名家秦新民和张渠分别作词、作曲,由扎西顿珠演唱,赢得现场观众的喝彩,“行,走了多少路,还是宜昌行,山有金水有银天有数字云;行,看了无数景,还是宜昌行,拜屈原敬昭君,人杰地灵。”说出了大家的宜昌之爱,因为,“在这,听巴歌赏楚舞让你很尽兴;在这,吃土菜喝老酒让你蛮过瘾;你发觉,这里和世界挨得好近好近;咯咂的,真是不枉此行。”
这是一场令人难忘、耐人回味的艺术夜宴。在这个激情的宜昌之夜里,既有新创作的《宜昌行》《水之韵》《夔门》《八阵图》《峡之歌》《太阳人》《对我来》等作品,体现出汲古开新的创造之美;又有《长江之歌》《满山红叶似彩霞》《乡恋》等艺术名作,体现出对经典和传统的致敬。既有艺术新秀亮丽登场,也有艺术名家廖昌永、谭维维等的倾情加持。而整台演出体现的创新之魅,尤为人所津津乐道:峡口江面搭台,呈现出台上、水面和空中三重表演空间;虚拟人物导游请来古人李白和今人“峡宝宝”,演绎千年对白;民间故事微短剧乃全国首创……
大江流日夜,宜昌歌未央。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惠民演出,让长江被呈现,让三峡被看见,让宜昌再出圈,让艺术开生面,也让这个金秋之夜放出夺目的光芒。这光芒,让我们坚信:“宜昌就是行,你瞄几眼就吃惊,水电之都智能化了,谁敢说不行?啊咯咂,宜昌就是行。”
黄翔 摄
唯山水为卷,科技作笔:解码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文化惠民演出的文化新表达
余远国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当《喜迎客》的铜管乐声在长江江畔奏响,夷陵区前湾的巨大水面舞台泛起粼粼波光,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文化惠民演出以 “唯见长江 最美三峡” 为主题,用一场融合山水灵秀与科技锋芒的文艺盛宴,展示了大型户外文旅演出的表达范式。这场跨越水、陆、空三维空间的视觉奇观,不仅让观众沉浸式体验 “人在画中游,画随江波流” 的意境,更以线性时空叙事为脉络,完成了对三峡人文及长江文化从历史溯源到当代焕新的完整诠释。
演出最令人惊艳的突破,在于对自然空间的艺术转化。不同于传统剧场的封闭形态,主创团队大胆将舞台搭建于长江与黄柏河交汇拐弯处的江面,让流动的江水成为演出天然的背景板图与动态元素。当 “瞿塘观雄” 篇章中激光特效在岩壁上勾勒出夔门的巍峨轮廓,当 “巫峡赏秀” 环节里舞者的水袖与江雾融为一体,千架无人机和殷红的焰火在天空画出漫山红叶,当“西陵听涛”篇章里焰火无人机将三峡大坝泄洪场景生动还原,歌手乘着江上画舫缓缓入画,当“宜昌揽胜”行程中AI在江上巨幕呈现出宜昌山水人文的绝美,自然景观与人文表演不再是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了 “景随舞动、舞借景势” 的共生关系。这种空间创新背后,蕴含着对三峡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的当代演绎 —— 人类艺术创作不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以谦卑姿态与山水对话,正如长江水千百年来滋养文化,此刻文化也成为点亮山水的精神之光。
在内容架构上,六个篇章如同展开一幅立体的三峡文化长卷,实现了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的有机统一。从 “欢迎您到三峡来” 的热情邀约,到 “瞿塘观雄”“巫峡赏秀”“西陵听涛” 对三峡自然奇观的艺术化再现,再到 “宜昌揽胜” 对城市发展的生动描绘,最终以 “三峡宜昌等您来” 的诚挚呼唤收尾,叙事线索清晰勾勒出 “自然 -人文-时代” 的逻辑递进。微短剧与非遗元素的巧妙植入,通过具象的人物故事让观众触摸三峡的前世今生,川江号子、巴楚民乐等文化符号以现代编曲方式融入演出,这种 “传统基因 + 现代表达” 的处理,让古老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技术运用的克制与精准,彰显了主创团队的艺术自觉。AI 主持的加入并未喧宾夺主,而是以科技感的叙事口吻串联起各个篇章,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激光特效与水上舞台的结合,避免了过度炫技的浮躁,每一次光影变幻都紧扣内容主题 —— 表现瞿塘峡雄奇时用强烈的光束塑造力量感,描绘巫峡秀丽时则以柔和的光晕营造朦胧美,舒展西陵峡险峻时以激光矩阵再现过去峡江闯滩的惊心动魄。这种 “技术服务于艺术” 的创作理念,使得高科技元素真正成为增强沉浸感的手段,而非单纯的视觉噱头。当虚拟人物导游与真人演员在江面舞台上完成跨时空互动,观众仿佛穿越千年,既看到古人逐水而居的智慧,也望见今日三峡的优美生态与发展力量。
这场演出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了文旅融合的新范式。它不再满足于简单展示三峡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成为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演出结束后推出的 “一票多日”“一元畅游” 等惠民政策,更将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实际的旅游吸引力,实现了 “观看-体验-消费” 的文旅产业链闭环。从这个角度看,开幕式文化惠民演出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会,更是宜昌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它用艺术语言讲述中国长江三峡的故事,用科技手段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让“唯见长江 最美三峡”的主题不仅停留在舞台上,更成为烙印在世界游客心中的文化记忆。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江风中,水面舞台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这场演出留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层思考。在文旅融合成为时代趋势的今天,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演出证明:只有扎根地域文化的深厚沃土,善用科技赋能的创新手段,才能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国际视野的文艺精品。正如长江水奔涌向前,长江文化和三峡的前世今生也将在这种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流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周卓然 摄
来源 | 三峡日报
编辑 | 杨洁
审核 | 欧红平
终审 |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