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昭君村:文旅融合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

日期: 2025-07-15 09:30:12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盛夏时节,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的百亩蜜桃采摘园内,绿意盎然的枝叶间挂满色泽红润的果实,游客与村民穿梭其间共同忙碌采摘,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甜蜜喜悦。这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是昭君村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写照。
  

  7月13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景区的百亩蜜桃采摘园内,游客穿梭其间共同忙碌采摘。景区将传统农田转化为沉浸式旅游体验区,建设150亩柑橘品改基地与桃树种植园,直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王雷 摄

  昭君村作为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王昭君故里,先后投资5亿多元进行改造扩建,如今已形成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以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件所承载的和平文化、爱国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综合景区。这里既展示着昭君遗址遗迹,又保留着完好的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昭君村景区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中国最美乡村”称号,为文旅融合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
  

  7月13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景区绿树成荫,美景如画。景区汉代建筑群呈村落布局,前庭后院错落有致,千年文化古村焕发着现代活力。王雷 摄

  近年来,昭君村景区依托深厚的昭君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走出了一条“文旅兴村、产业富民”的特色路径,让千年文化古村焕发出现代活力,带动周边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

  特色演艺成为撬动富民增收的“核心引擎”。《昭君别乡》情景剧每日上演,兴山围鼓、地花鼓等非遗展演随游客脚步流动,这些由景区联合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打造的文化盛宴,日均吸引游客逾万人次。景区75%的员工来自周边村落,村民们穿上汉服便能化身“汉代侍女”,敲响锣鼓便成了非遗传承人,参与演艺的家庭月可均增收2000元。景区还组织30余名村民专职参与景区绿化养护与演艺服务,真正实现“景区搭台、村民唱戏”的共赢。目前,景区已带动周边崛起民宿196家、农家乐527家,衍生就业岗位3000余个。
  

  7月13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景区内,游客正在观看沉浸式的情景剧《昭君别乡》表演。景区依托深厚的昭君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走出了一条“文旅兴村、产业富民”的特色路径。王雷 摄
  

  7月13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景区工作人员身着汉服,与游客互动表演《祝酒歌》。这些带有当地乡土气息的文化表演,拉近当地文化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日均吸引游客逾万人次。王雷 摄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让田间地头长出了“金疙瘩”。150亩柑橘品改基地与桃树种植园,将传统农田转化为沉浸式旅游体验区。“昭君采摘节”“十一农耕体验”等活动,既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农耕文化,更让“昭君白茶”“昭君眉豆”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景区年推广销售农产品超千吨,直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昭君文化IP的辐射力,更让旅游消费场景不断延伸通过联合出塞路沿线城市组建文旅联盟,串联130余家机构打造的“昭君出塞和亲路”国家级精品线路,实现了跨区域客源共享与品牌共振。作为省级研学基地《史实昭君》《汉代礼仪》等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让文化传承有了鲜活载体。

  从文化资源到产业资本,从景区发展到全民共富,昭君村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描绘着愈发绚烂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