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南民族大学师生专访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探讨昭君文化弘扬传承新内涵

日期: 2025-07-12 09:53:26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本网讯(通讯员冯绪芬)7月11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秦熠带领部分学生,专程赴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进行学术调研。此次访谈聚焦宜昌近30年昭君文化重建、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促进会在新时代赋予昭君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会名誉会长吴开保、会长陈华接受专访。

  访谈中,名誉会长吴开保以历史纵轴为坐标,系统回顾了宜昌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承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1年前)以民间自发传播为主,文化人士开展基础性研究,形成原始文化积淀;第二阶段(1981-1998年)昭君村建设逐步推进,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会成立,宜昌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迎来首个高潮;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昭君文化研究维度向多学科交叉、跨区域协作深化。吴开保特别提到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肯定“昭君出塞”佳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团结象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昭君所体现的“和美”内涵更加深入人心,弘扬、传承昭君文化迎来崭新发展阶段。

  吴开保介绍,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围绕弘扬、传承昭君文化的“一弘扬、三促进”目标任务,建立起昭君文化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交流传播、产业发展工作架构,搭建起“四大平台”,形成“四位一体”推进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2018年,时任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对昭君文化的两次重要批示。宜昌将“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确立为宜昌城市品牌文化定位,推动昭君文化从地域文化升维为城市精神标识。6年来,作为公益性社团组织的促进会,融入时代洪流,满足社会需求,走出了一条从史到文,从文到交流传播、到产业发展新路,推动昭君文化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彰显了昭君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为昭君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陈华会长从实践层面总结了促进会近年来在昭君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创新性工作:一是组织编纂《昭君文化丛书》等系列出版物;二是举办海峡两岸昭君文化研讨会;三是推动昭君形象艺术创作;四是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面向未来,他提出“三个聚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聚焦青年群体传播方式创新,不断推进昭君文化走深走实。

  秦熠副教授高度评价了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的工作成效,总结为三大实践特色:大众化、体系化交流传播成效显著,构建“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交流传播+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昭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意识强,首创“文化+产业”运营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跨域联动实现新突破,积极开展对台及海外交流,拓展昭君文化影响力。他表示,中南民族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在昭君文化文献整理、当代价值阐释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此次访谈为学界与实务部门的深度合作搭建了桥梁,对推动昭君文化研究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共识,将为昭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习本军、副秘书长蔡钧庭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