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武汉启幕 清代《昭君出塞图》首次亮相
4月27日下午,“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启幕。展览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
湖北地处中国腹地,长江贯穿全境,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长期以来,各民族在湖北大地你来我往,血脉相融。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载体。
此次展览分为“贡献大一统”“促进大融合”“维护大团结”三个单元,以时间为轴,展出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重点文物。150件(套)珍贵文物包含玉器、陶器、简牍、书画等,其中一级文物近30件(套)。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单于的配偶)。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漠北草原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成就了“昭君出塞”的民族团结佳话。王昭君,就是湖北兴山人。在此次的展览中,主办方特意将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选为展陈的重点展品之一,这是该文物的首次展出。
清代《昭君出塞图》首次亮相
倪修梅《昭君出塞图》
“咔嚓!咔嚓!”来自宜昌兴山的游客刘女士,专门在《昭君出塞图》的展位前摆出pose拍照留念。
“从小就听说昭君出塞的故事,但总觉得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站在展品前,刘女士感慨万千。“今天在省博物馆亲眼看到《昭君出塞图》这个文物,我突然觉得,王昭君是一位曾经生活在荆楚大地上,跟你、我、他一样的鲜活生命,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当年能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她的老乡,今天同样生活在兴山的我们,一样能为民族团结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亮相展区的还有高山流水画像砖,这是研究南北朝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青瓷胡人骑狮插器,反映了多元文化在湖北的交融;楚庄王为嫁到随(曾)国的女子芈加所作的“楚王媵随仲芈加鼎”,是族群交融、文化交流、利益相通的见证……
此次展览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文旅厅共同主办,将从4月底持续至10月。(完)
图:舞剧《昭君》在宜昌剧院演出,获得昭君故里宜昌观众的好评。(刘曙松 摄)
图:“知音湖北·和美乡村”全省民歌展演在兴山县举办,来自恩施、黄冈、咸宁、荆门、孝感、宜昌等地的20支民歌代表队轮番上台表演,精彩的荆楚民歌为市民们送上了一场接地气、暖民心的精神文化大餐。(刘曙松 乔长姣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湖北文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