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旅产业体系 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
宜昌拥有世界级三峡、世界级工程、世界级文化,迫切需要构建有世界级影响的文旅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的实力,持续增强文旅产业的韧性,进一步打好三峡牌、文化牌、生态牌,在产业融合、产品迭代、宠客服务、品牌营销等领域谋求新突破,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外地成功经验表明,聚焦打造核心吸引物是提高影响力的关键,科技赋能创造消费场景是提高影响力的新方式,全方位一站式宠客服务是提高影响力的新手法,品牌建设与营销IP化是提高影响力的新逻辑。为此,对提升宜昌文旅产业影响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在产业融合上提升影响力。打破行业、技术、市场界限,将文旅产业巧妙嵌入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按照产业链供应链思维谋划文旅商融合、农文旅融合和工文旅融合,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是加快构建文旅商消费聚集区。把奥体中心-卷桥河等作为全市文旅产业聚集区,像抓工业园区一样,集中打造文旅商消费聚集区。二是积极培育工文旅产业集群。推动文旅产业与全市其他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工业旅游和旅游工业。聚焦内河游轮产业,嫁接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业,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聚焦康养旅游产业,对接生命健康业,积极开拓大健康产业赛道;聚焦科技旅游产业,链接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应用,加快培育科技旅游新业态和新场景;重视低空经济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低空旅游业。三是科学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面向游客开发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到乡村去进行文旅休闲消费;面向文旅消费链,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工和品牌创意设计,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文旅消费市场。四是加强金融业对文旅产业支持力度。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优化文旅产业金融生态,增强金融对文旅产业投融资服务能力。
在产品迭代上提升影响力。聚焦优势文旅资源,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适度超前谋划,不断开发宜昌独有的引爆性强的核心吸引物。一是要聚焦“两坝一峡”核心吸引物,打造三峡游轮游品牌。把内河游轮游作为宜昌文旅产业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推动新能源游轮产品研发和应用,在提升现有长江夜游和“两坝一峡”游轮游品质的同时,有序发展长江豪华游轮以及高峡平湖、清江、黄柏河等特色游轮旅游,逐步向全国实施内河游轮品牌输出,发展成为集游轮研发、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游轮建造和消费场景。二是要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以巴楚文化为脉络,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旅融合进景区、进街巷、进商圈、进公园、进社区,打造一批沉浸式文旅项目。三是聚焦科技赋能文旅发展。可借鉴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贵阳《红飘带》文旅经验,创意推出科技文旅精品,讲好长江治水、长江大保护故事。
在宠客服务上提升影响力。加强研究游客消费行为规律,让宠客服务融入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城市美誉度。一是强化旅游服务品质化建设。推进大剧院、美术馆等场馆建设,精心规划诗歌艺术馆、钢琴博物馆及宜昌非遗馆等特色主题场馆,积极引进国际化标准的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会议酒店及精品民宿,扶持本地传统老店与美食名店,甄选并推广地方特色名吃与名宴,打造多语种导游团队,增设外币兑换机构与免税店,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推进旅游服务智慧化转型。对文旅体场馆及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广电子票、人脸识别、云排队、智能机器人、虚拟展厅、智慧导览及智慧停车场等新型文旅服务手段,鼓励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线路推荐及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使“云端”与“指尖”服务更便捷。三是全社会实施“宠客计划”。把主客共享的细微服务落实到社区基层和行业一线,在接待服务、停车服务和志愿服务等领域做到柔性执法和暖心服务,从严打击“不合理低价”“恶意涨价”及“非法经营”等行为。定期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
在品牌营销上提升影响力。聚焦提升文旅营销的品牌性、精准性、针对性、时效性,形成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营销矩阵。一是聚焦优势,品牌化营销。挖掘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屈原昭君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强化与宜昌城市品牌的传播粘性,让“三峡工程在宜昌”成为品牌共识。二是市县联合,一体化营销。建成“一体化策划、集中式采集、多渠道生成、立体化传播”的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造“新兴自媒体—互联网平台—省市媒体—中央电视台”四级联动传播体系,讲好宜昌的世界故事。三是区域合作,目的地营销。强化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加深与“昭君和亲路”“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交流共享,针对性开拓港澳台以及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四是政企联动,产业融合营销。借势精细磷化、酵母生产、钢琴、汽车、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全球影响力,以优质商品输出宜昌文旅品牌信息,形成连接世界的融合营销范式。借势安琪酵母的全球影响力,策划举办宜昌国际烘焙大赛;借势长江钢琴的品牌力,策划举办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借势宜昌磷化工和清洁能源优势,策划举办国际清洁能源大会和产业博览会。
(三峡大学三峡智库课题组)
文章来源:三峡日报理论版
课题资助:宜昌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ysk24zdkt004)
课题组:阚如良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三峡智库专家,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
王健飞 宜昌市残联社党组书记、主席
宋秀生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张 姿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牟惠琳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MBA,三峡文旅集团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