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章:香溪诗意
作者 李华章
在长江三峡中,有一条古老的小河,发源于神农架,名字叫香溪。香溪的水是香的。传说王昭君出塞和亲之前,曾回到家乡兴山宝坪村,省亲半月之后,她便乘坐一只雕花木船,顺着村前那条清悠悠的溪河而下。在船上,昭君依依惜别,不停地回望家乡的青山绿水,向父老乡亲频频挥手,眼眶里饱含着泪花。她俯下身子,双手捧起故乡水,喝了一口又一口,对着清亮的溪水梳妆了一遍又一遍,又把泪水湿透的丝罗香帕在溪水里洗了一次又一次,那脂粉全溶进水中, 把溪水给染香了。从此,乡亲们便称这条溪河为“香溪”。
我第一次到香溪,正是桃花渔汛时节。河水碧蓝碧蓝的,似一匹绿色锦缎,缓缓流淌,到了溪口,它跟长江三峡奔涌的浑浊大潮相比,真可谓迥然不同,泾渭分明。不知是谁有这般神威,在此抽刀断流,而流水竞被切断了。溯香溪上行不远,有一弯河滩,在河边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有的躬身弯腰,神情专注:有的惊呼欢叫,嬉戏游玩。这情状吸引我走上前去。原来,她们在香溪捕捞“桃花鱼”。每年春上,在香溪河浮游着一种珍奇的“小鱼”,似古铜钱大小,柔软透明,圆圈上生着多姿多彩的细丝,有乳白色、淡黄色、桃红色的……五彩缤纷,又像一把把小降落伞。它无头无尾,一伸一缩,一闪一闪,随波荡漾,上下浮动。桃树开花而出世,桃花凋谢就消失。人们把桃花鱼从水中轻轻捞上来,装入玻璃瓶里,那形状,那颜色,那姿态;无不叫人感到新奇,越看兴致越浓。
我站在溪边,好奇地问道:“它无头无尾,无鳞无腮,何以叫做桃花鱼呢?”
一个年轻的姑娘笑了,她大概看出我是个外乡人,便告诉我说:“桃花鱼不是鱼,外面来的专家们讲,这是一种桃花水母,属于小水生物,很珍奇。它和这里出生的王昭君有着密切关系。”
她把玻璃瓶放在地上,便娓娓地对我讲起了这个传说故事:好久好久以前,王昭君探亲回京城去的那一天,风和日丽,父老乡亲们都赶到香溪河送行。昭君坐在船头,依依不舍,挥手致意,看见两岸桃树成林,桃花满枝,如诗如画。忽然,一阵春风吹来,那满树满枝的桃花,犹如红雨,纷纷落在船上、河中,团团围住雕花木船。红艳艳的花瓣,好似有了灵性,含情脉脉,难分难舍。船行它也行,船停它也停。昭君面对此情此景,眼泪扑扑落下,掉落在那一朵朵桃花瓣上。顿时,船的周围浮游起许多游鱼,其形状也像桃花瓣儿。因此,人们便给这美丽的鱼儿取名叫做“桃花鱼。”
听完传说,我情不自禁地赞美着,这个名字取得真美,表达出了人民对王昭君的一片深情啊!
辞别了这位香溪姑娘之后,我的思绪便随着这传说而飞驰着,沉浸于深深的追忆和遐想之中……
据说王昭君天生丽质,美如仙女。却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山村,按俗话说,非有好的“风水”不可。我想,王昭君从小就喝着这条溪河的水,长大之后,又常在这溪河浣洗或与姐妹们在河边嬉戏。是美丽的故乡水哺育了绝代佳人,也洗净了一颗纯洁的心。所以,王昭君被选入汉宫后,不向权势低头,即使是毛延寿那样用画笔丑化她,她也能甘于寂寞;而一旦国家需要她时,她不计前嫌,挺身出塞,自愿去和亲。王昭君的名字所以流传至今,受人尊敬、赞美。因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诗句)。而曾哺育过昭君成长的香溪河,千古悠悠,引人络绎来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不管是身居异乡呢,还是海外,又怎能忘记故乡水对自己的深情厚恩呢?!
第二年深秋,柑橘红了的时候,我陪同一批作家诗人重访香溪。昭君台周围,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林,很远就能闻到芬芳味;宝坪村的层层梯田里,一排排茂密的柑橘树,好似一条条“绿色长廊”,树上挂满了无数红灯,把昭君故里装点得非常美丽,热情地迎接远方来客。村前的香溪河边,鹅卵石遍地,五光十色,我们兴致勃勃地拣起彩石来了。香溪的石子彩色鲜明,赤、橙、黄、蓝、紫五色俱全。相传,东海龙王派了五条小龙到香溪河,为昭君娘娘送行,临别时,依依难舍,五条小龙都流下了眼泪,泪水化成了颗颗彩石,从此香溪有了很多石子。这优美的神话传说,更增添了大家拣彩石的兴味。在河滩上,谁要拣到一颗晶莹、透明而又有好图案的彩石,大家便蜂拥地围拢去,争相观赏,人人眼里闪射出惊喜的光彩。那欢腾、活泼的情景,十分动人,富有诗情。我看见不少老作家和诗人,在香溪边突然返老还童了,上海的峻青是这样,湖南的康濯也是这样。那一颗颗天真、纯洁的童心,不正是他们对生活的挚爱吗,并由此焕发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在他们眼里,每颗石子都有诗情,每颗石子都有画意!
正在此刻,县文化馆的老吴同志引来了一位姑娘,并向我们介绍说:“她,就是王昭君娘家的七十一代后人,名叫王兰仙……”呵,原来是她!就是我第一次来香溪时见过的那个姑娘,是她给我讲述的“桃花鱼”传说。还未等老吴介绍完,顿时,大家兴奋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多少镜头一齐对准了她,真不亚于新闻记者抢镜头的那种情景,弄得昭君后代满脸绯红,不知如何是好。她几时见过这种阵势呵!年过花甲的广东老诗人李汝伦,硬要拉着王兰仙一起合影留念。一人带了个头,其他作家诗人也纷纷同她合影。而我却涌出几句即兴诗:“在幽幽香溪边,我第一次看见你,王昭君第七十一代后人……都想从你那里发现一点奥秘,都想在你身上寻找对昭君的记忆……”
眼前的王昭君后代,她现在是宝坪村附近的兴山县大理石厂工人。我同她握手时,她似乎认出了我,对我笑了。从交谈中,得悉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成绩,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厂的先进工作者……我暗暗思忖:香溪水使她出落得水灵灵的模样,从她那秀丽的形象中,似乎让人体味得出王昭君的丝丝风采。她的青春正在块块大理石上闪光,她的名字也会随着香溪流向远方……
也是一位南方来的诗人,曾写下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
香溪,香溪!
水是香的,
橘林是香的。
屈原故里的兰草,
飘着芬芳的追忆,
昭君后裔的姑娘
洋溢着馥郁的相思!
香溪,香溪!
别看她幽僻,
竟然哺育了,
第一流的诗人,
第一流的美女!
如果参加小河评比,
一定能夺得世界第一!
——韩笑《香溪》
我站在碧蓝碧蓝的香溪河中,轻轻吟诵着这首诗,心潮起伏。悠悠香溪河,有流不尽的诗情画意……
( 此文入选《中国当代美文300篇》)
作者简介:李华章 ,湖南溆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原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