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铸辉煌——昭君博物院这十年

日期: 2022-11-29 18:19:07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昭君博物院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建立起来的专题性博物院,也是国家三级博物馆,被誉为“草原明珠”,它深情讲述着昭君出塞佳话,永续着千年文脉。

  十年来,昭君博物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己任,在深化学术研究、创新遗址保护展示手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化交流互鉴、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书写了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图 昭君博物院

  夯实发展根基 博物馆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传承、弘扬、保护和展示昭君墓遗址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昭君文化研究成果,揭示昭君出塞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与王昭君墓遗址和谐共生的博物馆也被提上了日程。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博物院改扩建项目(第四期)工程立项,项目占地约280亩。2016年5月,新馆(匈奴历史博物馆)奠基动土,于2017年8月正式竣工。

   作为呼和浩特市的文化新地标,新馆的建成开放,不仅昭示着博物馆建设基础设备的更新迭代,更是创新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方式。从“参观”到“互动”,从文化“展示”到文旅“融合”,博物馆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中华优秀文化“会客厅”。

   这十年,昭君博物院不断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开启了创建中国特色博物馆的新征程,秉承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加入内蒙古博物馆馆际联盟,搭建开放交流平台。努力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设立“昭君博物院理事会制度”,出台“昭君博物院理事会章程”,立足地域优势,深度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强化博物馆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博物院实情的文物保护有效利用之路。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在奋力谱写新时代内蒙古博物馆建设新篇章的发展进程中彰显昭君博物院力量。

       创新展览 让文物活起来 展示好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十年来,昭君博物院的藏品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全国博物馆中独树一帜。在旧藏基础上,积极拓展藏品征集渠道,进一步完善藏品体系,社会征集文物工作成效显著,征集匈奴文物、汉代文物2317件(套),充分体现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也与考古机构深度合作,使考古成果惠及于民,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昭君博物院充分利用藏品优势,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为公众普及文物知识。积极配合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配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内蒙古卷)》编纂工作。深入开展对藏品的研究整理工作,积极探索藏品为科研服务的新途径,进一步提升库房藏品的利用水平。

   2017年全面改造、全新升级的“昭君出塞”“匈奴与中原”“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陈列展览对外开放,结合最新的学术成果,突出重点精品文物,深入阐释文物故事,传承文化根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了文物的科普性、观赏性和趣味性,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学术研究 赓续文脉 打造新型学术研究高地  

  昭君博物院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立院,不断拓展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时空范围,深化学术研究,深入实施“昭君博物院+”战略。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水平,先后与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区内外高等院校和文博单位之间建立馆校、馆际交流机制,与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等众多社会力量展开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托昭君文化研究基地,频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全国性专题“昭君文化论坛”,同时,整理出版了《昭君博物院》《历代昭君题材散文集》《昭君博物院年鉴》等图书。

   融入社会 服务大局 持续释放博物馆力量

  这十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等跨界融合,昭君博物院积极打造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讲好昭君出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持续释放博物馆公共文化力量。深入实施国家“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昭君出塞和亲路”文化线路,以昭君文化为载体每年承办“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昭君和亲路”自驾游、“重走昭君和亲路”文旅快闪等活动,有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科技支撑,推进数字典藏。昭君博物院“变体鸟形铜饰牌”数字藏品全网公益首发,实现线上资源互通和共享,有效活化利用文物,成为昭博文化传播新路径,实现了典藏从馆舍天地走向公众时空的新突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资源,传播昭君文化,使各族群众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博物馆资源数字化成果。

        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形成新媒体矩阵。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以及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与央视、人民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合作,参与制作《与历史对话》《馆长请亮宝》《透过馆藏看青城》等文博节目,在全国热播。同时,推出展览直播和线上文博讲堂“5G文旅互动”“云游内蒙古”,沉浸式阐释昭君出塞佳话,开启了线上传播新模式。

   润物细无声 弘扬昭君出塞历史佳话 讲好中国故事

  这十年,昭君博物院立足独具特色的典藏和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分众化的公众服务,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昭君出塞历史佳话,讲好中国故事。

        博物院切实践行“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博物院宣传教育全过程,坚持博物院文化从收藏文化“殿堂”走向教育“课堂”。坚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贴近公众需求、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开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博物院第二课堂。昭君博物院与市区的中小学、高校之间建立了长期有效的馆校共建机制,使博物院教育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文物资源的共享机制。

        十年来,博物院教育创新理念和形式,充分挖掘和整理典藏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建立教育资源库,研发“昭君出塞”“昭君文化大课堂”等系列精品教育课程;深度融入国家民委组织实施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形成了“流动博物馆”“昭君文化宣讲团”“昭博之友”等一批优质社教品牌;结合传统节日,主题日,举办“我们的节日”“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丰富多彩文化体验活动。“昭博之友”志愿者成为昭君博物院一道靓丽风景线。“流动博物馆”以昭博公开课、展览宣讲,走进社区等方式常年服务社会公众。  

   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舞蹈诗剧《王昭君》以“昭君出塞”佳话为基础创作,沉浸式体验历史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歌颂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气息,彰显文化自信。

  新时代新征程上,昭君博物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昭君博物院所承载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和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使命,切实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创新展览展示,推进学术交流、让文物活起来,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昭君博物院新力量。 

   作者:包苏那嘎 李慧姣

   来源:中国文物报社 微信公众号“文物之声” 2022年11月29日 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