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水青山富兴山——昭君故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

日期: 2020-09-28 11:15:07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图 兴山乡村振兴试验区核心区域,现已成为高山康养度假的绝佳去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高畅 摄

  初秋时节,地处宜昌与神农架交界的昭君故里兴山县,气候宜人,景美如画,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美丽山水,感悟昭君文化。

  近年来,兴山县以“大景区”理念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核心景区为龙头、乡村休闲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不断提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焕发出新活力,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要素日趋完善,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兴山县将全域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绿水青山间铺就。

  ★谋远:绘制蓝图

  下好全域旅游“一盘棋”

  兴山,拥有土地面积2328平方公里。如何在这两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营造一步一景、步步生景的“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画面?顶层设计是保障。

  2016年兴山县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坚持以昭君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昭君文化内涵,征求各方专家意见,逐步形成了以“和美”为核心的昭君文化定位,并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如此总结:“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借助高铁时代的到来,谋划确立了把兴山打造成为‘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全省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上下齐心打好全域旅游组合拳,兴起全域旅游促全域发展的高潮。”

  纲举目张,满盘皆活。

  在新的发展蓝图下,兴山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分析把握兴山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特征,明确发展的路径和抓手,围绕山上山下融合共进,按照‘山上休闲度假、山下观光旅游’的思路,着力打造高海拔地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山下香溪河谷地带观光旅游目的地。

 

图 兴山县乡村振兴推广中心,集游客接待中心、培训推广中心、规划展示中心、乡风文明中心于一体。

  全域旅游是一篇大文章。对兴山而言,其要义既是要整合山、水、昭君文化等特色资源,增强优质旅游供给,创建全域旅游品牌,同时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促进资源全面整合、产业全面融合、服务全面提升,创造全域化、集约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全县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兴山明确了“昭君故里、三峡香溪、神农门户、和美兴山”旅游形象定位,以“神奇香溪、美人昭君、诗人屈原、神人炎帝”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河、两港、三区、六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具体说来,“一河”为贯通整个度假区的核心轴线香溪河;“两港”为以峡口港为主的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和以古夫高铁新城为主的陆上旅游集散中心;“三区”为昭君故里文化休闲旅游区、屈原峡江观光旅游区、神农生态养生旅游区,整体科学规划,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按照规划,到2020年末,兴山力争完成旅游休闲产业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00亿元左右,游客接待规模力争突破500万人次,全域旅游产业收入达到50亿元,人均消费达1000元,提供全域旅游产业就业岗位达到5万人次。

 

图 黄粮镇仙溪湾承接山上山下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网红打卡地。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碧水青山”工程,推进绿色矿山、绿色码头、绿色小水电、全域绿化“四绿”建设,夯实了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根基。此外,兴山将旅游发展纳入全县总体发展布局,与道路交通、城镇建设、服务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农业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做好旅游规划与核心景区建设、特色旅游村镇与休闲基地、交通廊道与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要素与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系统工程等规划衔接,确保规划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指导性,旅游产业从分散式景区旅游向全域一体化方向发展。

  ★突破:融合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新引擎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须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

  如何解决“融”的问题?兴山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体农旅业态融合转型升级,“旅游+”新业态全域开花。

  文旅融合增添魅力。兴山依托得天独厚的昭君文化资源,打造和美文化与乡村旅游品牌,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带动辖区乡村旅游全面升级。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25亿元对昭君村景区实施升级改造,新增了王家老宅、光影秀场及文化展示厅等内容,新建了大花坪游客中心,景区规模及游览内容较之以前得以大幅提升和丰富,并通过了省旅游委组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后期兴山将再投入3亿元,依托香溪河两岸良好生态环境,建设观景平台和特色民宿餐饮,完善生态潜坝、水上步游道等配套设施,打造成集历史文化、村落文化、田园风光、人文与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实现昭君镇、昭君村以及昭君村景区的有机融合。该景区已被授予“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全力冲刺5A级景区。同时,在推动“昭君文化+乡村游”融合发展时,兴山对昭君遗迹保存相对完好的昭君镇陈家湾村进行改造升级,修缮了昭君台、陈家老屋、乡公所旧址,开发了游客接待中心、茶书吧、村史展览馆,成立了全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昭君别院,成为“昭君文化+乡村游”的示范。

 

  图 9月25日,2020湖北·昭君文化旅游节开幕,以“弘扬昭君文化、发展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促进文旅消费复苏重振。 蔡亮 摄

  体旅融合更新体验。将高岚建设成为全国首批户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正在向5A级景区冲刺。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求,加快高岚风景区深度开发建设,在做优做强朝天吼漂流项目的基础上,新近投资1亿元,修建了卧佛山半山栈道、朝天吼大瀑布、天然沐浴场、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和拓展训练基地,全国最长溪谷飞索项目已完成500米设备安装。

 

图 高岚运动休闲小镇,4A级景区朝天吼,不止是漂流,发展成四季休闲体验游。图为房车基地。 李阳 摄

  农旅融合富民兴村。古夫镇深渡河村,昭君镇昭君村,峡口镇普安村、岩岭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的亮点。通过招商引资,兴山县乡村振兴实验区快速推进,一个“集避暑、康养、游乐、研学、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已经形成并产生引爆效应。

  “旅游+N”全域旅游新动能持续增长。实施“旅游+扶贫+就业”工程——结合旅游扶贫,深入各村开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等经营业主的经营理念及服务质量、礼仪培训,引导农民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村休闲等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全县农业采摘园、特色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让农民实现了转型,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旅游电商新增80多户,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000余人。实施“旅游+交通”工程——未来3至5年,随着郑万高铁及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两条“350”高铁建成通车,香溪游轮客货水港、县城高铁陆港、黄粮通航空港三港联动,以高铁站为核心的“23234”立体交通体系将全面建成,兴山将成为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和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蝶变:旅游富民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清晨,昭君望乡台。前方,昭君村在朦胧晨雾中若隐若现,潺潺香溪如带旖旎南下长江。而在身后,千年铁杉矗立。宜昌屋脊仙女山侧,万亩高山林海绵延。特色古村落、滩坪水库、共大旧址、蓝莓基地、贺龙部队战壕等红色记忆、槽舂山房生态民宿、高桥社会康养中心……如一颗颗散落在山间的珍珠。

  午后,站在平均海拔1300米的榛子乡清风岭,放眼望去,高山平原,山林葱陇,田舍俨然。木屋散落林间,湖水蓝如天际……这是兴山县乡村振兴试验区的核心区,已建设成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玩雪的高山四季休闲度假旅游区。

  如今,放眼兴山全域,从山下的香溪河谷地带观光旅游目的地,到山上高海拔地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可谓全域皆景、步移景变,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赏。何以留客?兴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宏伟道出了缘由:利用山下观光目的地旅居,利用山上度假目的地定居,共同壮大消费新动能,支撑动能转换。

 

图 4A级景区昭君村华灯初上,宛若天上宫阙,开启夜游模式,发展夜经济。 李阳 摄

  从“一枝独秀”到“美景连片”,兴山县全域旅游大格局完成了美丽嬗变。有何秘诀?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认为,在于把握好了“皓月当空”和“繁星满天”的关系。一方面抓好增长极,发挥高岚朝天吼、昭君村两个核心景区,以及高铁昭君特色小镇的龙头引领作用,打造乡村振兴试验区,实现“皓月当空”;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抓全域旅游,8个乡镇、96个村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形成既“皓月当空”,又“繁星满天”的全域旅游格局。

  “绿色”又“生态”,“富民”又“强县”,这既是兴山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呈现出的美好结果。

  全域旅游,让产业更兴旺。兴山县通过“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产业,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以昭君文化品牌为特色、以体验产品为卖点、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兴山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全域旅游,让乡村更宜居。兴山县以乡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倡导乡风文明,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面开花,爱心扶贫众筹中心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扶贫、奉献扶贫的强大合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全域旅游,让生活更富裕。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探索“旅游+产业+扶贫”“旅游+就业+扶贫”等多种联动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创业就业,推动脱贫产业从“遍地开花”到“遍地结果”,让旅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能。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直接拉动了山水资源的有效升值,还拓宽了当地百姓的增收渠道,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高桥乡大槽村村民魏正才夫妻之前种烟叶、打零工、卖药材,过得并不宽裕。2018年,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夫妻俩回村创业,开起了村里最早的农家乐,去年收入超过3万元。今年,夫妻俩又增设了客房,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全域旅游,全民共享。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兴山人像魏正才夫妻一样,真切地尝到了“生态赚钱”的甜头,感受到“最爽兴山风、最美兴山景、最好兴山人”的美丽画卷,兴山正呈现出“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局面。

  三峡日报通讯员 乔长姣

  图片除署名外由兴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三峡日报》9月28日专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