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年“昭君文化高层论坛”学术论坛综述

日期: 2019-09-25 18:40:44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甘发根

  2019“昭君文化高层论坛”于2019年9月12日在昭君故里兴山县召开,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河南、湖北5省9市的代表160人参加了学术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论文30篇。论文选题以“弘扬昭君文化,打造美丽经济”为主题,从香溪河文化现象、昭君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昭君文化应用研究、昭君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昭君文学艺术作品研究、昭君文化研究七十年回顾、昭君和亲路旅游战略联盟对策研究等9个方面对选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会议讨论主题鲜明,涉及面广;交流充分,发言踊跃,研究深入,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珍惜。

  史学研究方面:李敏昌教授的《香溪文化研究》从新的视觉对昭君出生地香溪河流域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长109公里的香溪河诞生了100多位文化名人,屈原、昭君2位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之为“香溪河文化现象”,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做好这个课题,从2017年10月开始,李教授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到兴山、秭归、神农架调研,历时2年时间完成了这一课题。香溪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楚文化、巴文化,巴楚文化和蜀文化的融合体。其历史底色在于此地曾是楚国的地望、是楚之夔子国的政治中心。李教授充分借鉴流域文化、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路,深入挖掘提炼出香溪文化核心理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天问精神;忠于祖国、珍爱和平的昭君精神”,是当前昭君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尝试,为昭君文化研究奉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王绍东、郑方圆教授的《论秦直道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从历史资料的角度论述了秦直道这条道路是最便捷、最安全,呼韩邪单于在迎娶昭君之前就沿着这条道路往返于汉朝与匈奴之间,从而推断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我们期待二位先生的《再论秦直道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能尽快修改完善,早日与读者见面。武高明、包苏那噶的《从出土文物探索汉匈和亲与草原丝绸之路关系》从考古学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论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匈奴与中原汉朝之间既有碰撞角逐,也有和平友好的和亲现象,纵观汉匈关系“和亲政策”,在汉匈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联系和融通草原丝绸之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甘发根先生的《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70年回顾》对以兴山为中心的昭君文化研究的70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资料性强。

   文学艺术研究方面:杨勇教授的《<王昭君变文>之新变及其影响》一文从敦煌写卷中的《王昭君变文》反映唐代民间艺人对昭君故事的创造性加工,以其主题的多重性、全新的单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张力在昭君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昭君故事演变的转折点。《王昭君变文》对唐代文人昭君诗和后世昭君文学的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明清昭君宫怨诗的兴起》论述了昭君宫怨诗的发生,昭示着昭君诗歌的创作从政治附庸的地位开始进入人文关怀的阶段,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转变:言说立场与价值取向的变化,从家国到个体的视点转移,昭君作为女性的身份确认与重构,并因此具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黄威先生的《<明妃曲>与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从“汉恩自浅胡恩深”、“意态由来画不成”等诗句论述了王安石对朝廷用人政策的批判和反思。陈文武先生的《历代描绘王昭君的绘画作品研究》通过对历代画家描绘王昭君的作品进行研究,充分展示了王昭君在当代社会巨大的影响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作用。陈雪女士的《王昭君影视形象传播研究》追溯了王昭君的影视形象的传播历史,详细剖析了影视形象塑造的流变、特点以及社会背景和传播现状。伍钢先生的《昭君题材诗词英译研究》拟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诗词翻译的不同策略,进而深刻剖析英译诗词中昭君的形象和美学价值。邓莹辉教授的《宋学背景下的宋代昭君诗》结合王安石的新学来观照《明妃曲》,对此诗赋予了深度的理解。

   在民俗和地域文化研究方面:西北民族大学刘洁教授的《昭君和亲文学景观的双重呈现》,以昭君村、昭君墓和昭君庙作为代表性的文学景观为例,反映出古代诗人与广大民众对昭君和亲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蕴含着时代民族、地域文化和信仰观念等方面的人文内涵,启发人们多层面地展开对昭君和亲的历史、地理及人文想象,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现实、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追寻。孙斌《昭君故里兴山地名撷趣》认真分析了兴山地名依山势为名,山区特色鲜明;依河流为名,凸显水之灵秀;以景点为名,展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以昭君为名,传千年楚汉文化遗存;受宗教影响,留民众信仰之印痕;遭战乱灾祸,存战争过程之遗址的地方特色。《昭君故里兴山围鼓的艺术特色》综述了兴山围鼓特色鲜明,音调明亮,气氛热烈的艺术特色 ;邹志斌先生的《昭君故里民俗综述》从多个层面叙述了兴山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曹英英、刘冰清的《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的昭君形象探析》从民间的视角剖析了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昭君形象,体现了更为广泛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文化习惯。郭婷、刘冰清的《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了其用词造句口语化,表达形象生动,押韵方式和节奏灵活多变,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的特色,展示了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万国清女士的《加强多地联动,提升昭君品牌》从“昭君传说”的价值出发论述了将“昭君传说”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和申报的程序以及路径,值得借鉴。

  在昭君文化精神提炼及应用方面:徐永才先生的《昭君精神溯源》从历史状况、文化氛围、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方面对昭君精神的形成进行探索和分析。郑书香先生的《弘扬昭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从高站位推进昭君文化研究,高规格开展昭君文化活动,高层次强化昭君文化传承等方面介绍了弘扬昭君文化的作法,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民族团结。冯方教授的《昭君担当精神对青年群体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从四个方面对青年群体国家认同进行阐述,现实针对性强。韩星海先生的《永远唱响昭君文化中的和谐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作为纽带与基因要发扬光大。熊必荣先生的《传承昭君文化,培植爱国情怀》通过挖掘昭君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使之进入研学旅行课程领域,充分体现兴山特色和昭君精神,凸显地域性特征和文化性特征。发挥好昭君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胡刃先生的《谈昭君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心底无私,精忠报国的角度论述了昭君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方面:阚如良、周军教授的《昭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究》,邓念梅教授的《新时代昭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甘发根先生的《“昭君和亲路”旅游战略联盟对策研究》,万义萍、向小葵的《昭君文化旅游线景观植物配置初探》,张晓燕、周军、王华兴的《特色保护类村落旅游业助推文化振兴的困局与实现路径》,谢娟女士的《推动跨区域文旅合作,打造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等,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研究成果得到及时转化,为推动“一路两地多家”旅游战略联盟的成立和实施提供了智力先导。是昭君文化传承和产业承载的新突破,有利于社会各界对昭君文化的认知、认同和弘扬,有利于昭君文化走进社会、走向世界。

  大家在研讨中还对昭君文化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响建议:一是对昭君文化的研究要理性的对待,王昭君是“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和平的使者”,周总理高度称赞王昭君是“对中华民族团结有贡献的人物”。这个定位是非常准确的,近几年来,个别学者为了吸引眼球,发一家之言,极力推崇王昭君是 “世界和平女神”。这一观点有悖于昭君文化的内涵,王先生再次提醒广大的研究者不能生造观点,违背历史,标新立异。二是强化昭君文化的史料研究,重视昭君文化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整理;三是拓展研究视野,切实做到昭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不断加强交流,共同弘扬传播昭君特色文化。五是内蒙古、湖北、陕西、山西、河南等昭君文化的研究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最后,特别感谢内蒙、陕西、山西、河南、三峡大学的各位专家、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支持;特别感谢郝存柱先生、石亚非教授、李敏昌部长、莫久愚教授、王作栋先生的光临指导;特别感谢吴绪久教授为兴山昭君文化研究会捐献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