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斌:板庙是个好地方

日期: 2019-12-12 15:59:52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板庙是个好地方

作者:孙 斌

  当听到歌曲录音音乐小样,我的眼眶湿润了。用心潮澎湃形容我的心情毫不为过!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亲,仔细凝视着自己的孩子,感慨万千!忍受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把孕育这孩子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关心它的人一同分享这份幸福,一同享受音乐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一、板庙的来历

  板庙的由来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明初有一盐贩路过此地,心里盘算贩盐的利润,为了讨得吉利,便向天祷告许愿:“若得此利,愿修一庙以谢天。”谁知一趟生意下来,少有盈利,有心修庙,奈何囊中羞涩,只好用木板做了一微型庙挂一大树上。这则传奇,一是说明此地重商,二是也折射了一种诚信文化,寓教于名,也算雅致,三百年来,早已是斯文佳话。

  据县志记载:“板庙市,县北130里,以一、四、七为热场,贸易亦夥。”由此可见,板庙的贸易与榛子树岭互补互惠,相得益彰。过去,这儿有一条长约百米、宽约4米的卵石路面街道。抗战军兴,这里成为南北交通要道,抗战胜利后,难民无力回原籍的就定居于此。据说,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就居住有七个省藉的人,巴掌大的地方,曾一度出现过令人难以置信的大繁荣。

  好友老甘的家就在榛子,这些年随他在春夏秋冬四季穿梭于榛子岭、板庙和保康县的歇马镇等地,考察过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特点,方言语音,民歌民舞,榛子围鼓,历史传说以及极富传奇色彩的“飞地”(在榛子乡境内有一座山朱家铺,山的四周全是兴山县的领地,唯独这座山行政区划归保康县管辖,世代向保康县交赋纳粮。为追寻历史缘由,我曾多次进行过考察)。这些采风的成果多在我的研究论文《兴山方言趣谈》、《兴山围鼓的艺术特色》、《兴山地名撷趣》、《兴山地花鼓探源》、《兴山情歌考》中得以体现。榛子乡特别是板庙给我的印象,她不仅是兴山几百年来繁华商贸见证的活化石,更是一座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宝库呀!

二、创作的缘起

  冬日的一个周末,独自安静地躲在办公室读书的我接到榛子党办小谭主任的电话,邀请我和学元主席帮他们写首村歌,并且要求我们立刻上榛子采风创作。我委婉地拒绝了这个工作热情似火的小伙子:一是我和张主席都有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下乡搞创作绝无可能;二是音乐创作是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领导的强力支持,仅靠满腔热情那完全是一厢情愿,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用这个方法我成功的劝退了十多个找我们写歌的人,以为这次也会让人知难而退。结果我失算了,低估了这个小伙子的韧劲和耐心:他三番五次的通过QQ、微信和电话向我介绍榛子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乡村振兴的思路、全域旅游的做法以及他的工作想法,安排什么时间什么车辆接送我们合适。迫于这份诚心,在和学元主席协商以后,我们答应了这趟采风之旅。

  十一月的古夫县城温差不大,气候适宜,但高山乡镇榛子早已进入了深冬时节。我们选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向榛子进发。小车急速穿行在螺旋般的盘山公路上,公路两边的白杨树和山间胡乱点缀的红叶相互映衬,伴以躲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暖阳,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油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渐渐冲淡了我们对高寒的惊惧和晕车的无奈,心情也渐渐变得明朗起来。

  一到乡政府,干练的邢乡长和小谭主任等在政府门口候着我们。简单寒喧过后,一路向北,朝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板庙继续前行。传说中的四十五里厚家坪开始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榛子岭下,是四十五里的田野。虽然夹在峻峭的两山之间,但却有着两万亩的磅礴大气,辽阔而苍茫。有人说,这里就叫“厚家坪”。也许是因为田地肥沃,厚实家室的缘故。也有人说,这里就叫“侯家坪”。也许是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侯爵的原因。不管是什么渊源,我想,都有其道理。

   俗话说“四十五里厚家坪,不带干粮饿死人。”当我们的车驶过松软的田径之间,品味着香甜的田间气息之时,对于这句俗语大惑不解了。终于,同行的乡干部告诉我说,这句话说的是过去的厚家坪。解放前,这里没有几户人家。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坪里到处是大石块,而且,还丛生着粗大的柳树,苍凉得令人惊悸。而今,这里早已是规模农业的示范基地。茁壮成长的蔬菜,为这片土地编织了五彩缤纷的“时装”。还听说,国家即将对这里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高标准的农田改造。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四十五里的田野,定会成为榛子岭下一条生机勃勃的画廊,定会成为这高山平原一条光彩夺目的绶带。

  村里的老石书记在村委会等着我们。乍一见面,便展示了开朗豪爽的性格。我刚打开录音笔,他便连唱三首歌曲:《大西北》、《木鱼石的传说》和《神农架的梆鼓》,边唱边解释他是怎么改编歌词,怎么把别人曲调拿来唱榛子唱板庙的做法。听完他大部分乐句音准和节奏基本正确的演唱,虽未明言,我也初步了解了他的想法:他喜欢这样的歌曲,村歌就应该这样唱!从他的歌唱声中我敏锐地抓住了一个特殊的节奏——榛子民间赶野猪时敲击梆鼓的节奏|××××|,虽然只是简单四分音符,但正好区别于神农架的梆鼓歌曲|×× ××××|的节奏。以此节奏动机为基本元素,我发展了后续的打猎场上男声合唱伴唱的乐句,使整首歌曲找到了灵魂支撑。

三、歌词的构思

  学元主席是个快枪手,他的厚积薄发令人钦佩,一天一夜便拿出了歌词第一稿。

  一个美丽的传说/兑现了一颗心灵的许诺/世代传承的诚信/盛开着将军寨下的花朵/金鸡桥边的老街啊/夕阳吆喝着远方的马骡

  一幅古老的图画/守望那一方祥瑞的村落/清风岭上的风景/见证了永不褪色水墨/白龙潭里的故事啊/浪漫滋养着田野的肥沃

  我心爱的板庙啊/一生绕不开绿色的阡陌/我美丽的板庙啊/幸福时光在心坎里闪烁
 

  这是一首绝佳的好诗。简短的诗句把板庙村厚重的历史文化,诚信的品质传承,沧桑的茶马古道,远去的骡马铃声如一幅水墨画跃然纸上!我们经过商议,根据歌曲二段体创作结构的特点和要求,将歌词作了二次调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兑现了一颗心灵的许诺/有一幅古老的图画/守望那一方祥瑞的村落/世代传承的诚信/盛开着将军寨下的花朵/金鸡桥边的老街啊/夕阳吆喝着远方的马骡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兑现了一颗心灵的许诺/有一幅古老的图画/守望那一方祥瑞的村落/清风岭上的风景/见证了永不褪色的水墨/白龙潭里的故事啊/浪漫滋养田野的肥沃

  我心爱的板庙啊/一生绕不开绿色的阡陌/我美丽的板庙啊/幸福时光在心坎里闪烁

  当我们把二稿送交乡党委兴苗书记审读之后,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和学元主席花了半夜时间完成了三改任务。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兑现了一颗心灵的许诺/有一幅古老的图画/守望那一方祥瑞的村落/世代传承的诚信/盛开着将军寨下的花朵/金鸡桥边的老街啊/夕阳吆喝着远方的马骡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悠悠往事古盐道走过/有一幅古老的图画/漫漫风雨远眺群山巍峨/清风岭上的风景/见证了永不褪色水墨/白龙潭里的故事啊/浪漫滋养田野的肥沃

  我心爱的板庙啊/绕不开的绿色的阡陌/我美丽的板庙啊/幸福时光在心坎里闪烁

  我们和歌唱演员进行了沟通,对个别词组的发音、节奏和韵脚做了小小的修订。为使歌曲的地域特点更鲜明,我们拟在前奏中加入梆鼓的节奏元素和榛子板庙人打猎喊山的吆喝声作为补充,另加入男声合唱伴唱四个乐句作为铺垫,以引出歌曲主题,同时也是开门见山的点明歌曲主题:“板庙是个好地方,天高云淡好清凉;板庙是个好地方,我心在飞扬”。最终以这样的第四稿的内容完成了词作。

  把学元主席的成熟作品拿出来请他再三改动,委实不是太妥。但学元主席没有丝毫怨言,为了周全各方意见着实下了大功夫。其谦逊低调,宽仁大度的德品、人品、文品、艺品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四、音乐的创意

  拿到歌词后,我进行了认真研读。根据前期采风的收获和素材设计了多个不同风格的音乐写作方案。反复酝酿比较后定出两个方向:一是写成面向全体村民传唱的歌曲,要求通俗易懂,易记易唱,旋律朗朗上口,节奏简单明快,不出现难度大的乐句。但缺点十分明显,传唱面窄,影响力小;二是把歌曲写成一首供大众欣赏、传唱的艺术歌曲,如《神奇的九寨》、《神农架的梆鼓》类似的歌曲,让作品本身成为一张宣传的名片,这样音乐影响力、传唱面效果可能会更好。最终,我选择了第二方案。

  歌曲采用带主副歌形式的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乐段(A部)由四个乐句a1 + a2 +a3 + a4 共12个小节组成,每句三个小节。歌词运用中国画中写意的创作手法,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主观的情致,是把现实与联想进行结合。歌曲中四句关键词“美丽的传说”对应“心灵的许诺”和“古盐道经过”,“古老的图画”对应“祥瑞的村落”和“群山巍峨”。这种虚实结合给人想象的空间,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画面。四句音乐旋律的起始拍都巧妙地选用了前八分休止音符后半拍起音的节奏,类似于李谷一在演唱《乡恋》时创造的气声拖音唱法,给人一种欲语还休,拟歌先敛的功效。

  第二乐段(B段)是由八个乐句8个小节构成,每句一个独立的小节。它是第一乐段的对比和发展。其节奏变得密集和紧张,其内容变成实景的描绘,“将军寨”“金鸡桥”“清风岭”“白龙潭”等元素纷纷呈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生活场景,使景物的形象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这也正是工笔手法的运用之妙,和A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过渡句四个小节的“啊”是全曲的难点,也是全曲音乐的精华之所在,正是这一咏一叹之后,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副歌部分带有总结性的意义,由四个乐句组成。用“我心爱的板庙呀”的全曲最高音达到高潮,再用“我美丽的板庙呀”的反复咏唱进一步点明歌曲的中心思想之所在。

  歌曲的编曲介于民族与通俗风格之间,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喜欢。特别是音乐前奏中加入有极强爵士风格的萨克斯即兴演奏以及间奏中两段爵士吉他的即兴自由演奏,是我的好友市音协张春林主席的神来之笔!用浪漫的爵士风格演奏把板庙的美景刻画得妖娆无限!让人听了音乐后立马有想去看看清风岭、看看白龙潭的冲动!而在第一乐段的第四句“守望那一方祥瑞的村落”音乐中,编曲又出乎意料地加入了一段中国竹笛的悠扬旋律,把夕阳西下,古盐道上骡马远去的长长身影呈现在听者的眼前,让人不由惊叹,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呀!

  编曲春林老师,原唱别玉芳小姐和我都是音乐的第一听众。我们在演唱和欣赏这首歌时都被优美的旋律和意境感动得几乎落下了眼泪。但我们不知道,这首作品是否能打动此刻阅读听歌的你呢?!

  

五、我们的反思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人都能喜欢这首作品。每个人站的位置角度不同,文艺修养水平层次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欣赏审美体验。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作为歌曲作者,我和学元主席还是做了认真的检讨,找出了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歌词语言偏重了诗化不够通俗,音乐的过渡句因追求旋律优美而忽略一般演唱者的学习难度,有待于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改进。

  本人才疏学浅,笔力愚钝,纵有万千文字也很难述尽我对兴山这方土地热爱之情!我很喜欢一句诗:“有时候为什么会那么钟情一首歌呢?因为他的歌词里有我们相似的故事”。因为这首歌的创作,让我们再次认识了榛子、认识了板庙、认识了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正日新月异变化的的乡村振兴新貌。时光静好,纸短情长。在这里,我唯有虔诚祝福榛子和板庙的全体乡亲更加安康,更加幸福!

  

  作者简介:

  孙斌,男,中学音乐高级教师,现供职于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艺术教研员。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宜昌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兴山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县委政府表彰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代表作《我和共和国同龄》、《香溪情歌》等歌曲作品50余首发表或获奖,有论文《试论背景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兴山情歌考》等10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