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飞:王昭君 一个咋样的美人值得千古传诵

日期: 2019-09-30 14:23:11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字号: [ ]

作者:刘飞

  提起王昭君,许多美好的画面便涌现在人们的脑海,名嫱,手捧琵琶,一袭红衣,大漠塞外,落雁美人…………

  如画家笔下的模特,如作家描写的佳丽,伴随她所有的元素好像是人为创造出来似的,她是那般美好,那般动人,那般传奇,给人无限遐想,感慨!

《昭君出塞》

一位美人

千人陪伴

手捧琵琶

身披红斗篷

一首凄婉绝美的琵琶怨

大漠,雁鸣,马蹄声

在秦直道上

向北而行

……

那悠远而伤感的画面

一时间被时光唤醒

仿佛自远古而来

时空交错间 窗外

时紧时慢的雨声

隐隐约约的琴音

风雨潇潇 马嘶雁鸣

时而悠远时而尺近

当年 昭君出塞

留下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

… …

大漠与江南

江山与美人

60年的和平

被一位美丽的女子奠定

让多少英雄豪杰仰慕

让多少才子赋诗歌颂

成为千古传奇佳人

……

  女人的美从来都是美在骨子里,美在内涵,美在性格。古语中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女人的皮相终究会随着年龄而老去,但她的内涵却能够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加芬芳。那些内心强大的女人,从来自带光芒。王昭君无疑便是这样的女人,她非凡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让我们翻阅历史画卷,在历史的尘烟中去感知昭君吧!

  一、一个自尊自爱的女子

  一个不珍爱自己的女人,无论付出多少,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公元前52年,王嫱出生在湖北秭归(今兴山县)的一个平民之家,自幼长得漂亮可爱,十几岁的时候便出落得白净水灵,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美人。14岁被选入掖庭,成为一名宫女。据说当时进宫后会有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将画像呈现给皇帝看,因为宫女们知道,一旦被皇帝看中,便可改变命运,从此青云直上。于是她们竟相贿赂画师,让画师把自己画得美一点。然而昭君却极具性格,她不屑于通过贿赂来取悦皇帝,这种违背自己的内心,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的事情,她实在做不出来。无论画师如何暗示,倔强的她都装着没看到。结果画师恼羞成怒,在本已画好的像上故意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民间传说,据考证,这种说法应是清代出现的)。这颗痣让汉元帝错过了见到昭君的机会,也直接改变了昭君以后的命运。

  有诗为证: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虽然故事真假难辩,但李商隐的这首诗却真实地道出了王昭君的心气之高。她虽然出生低微,命运多舛,但用自尊和自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美,果然不在皮而在于一种骨气,也许昭君也恨过、怨过命运的不公,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尊和自爱,她始终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唯有爱自己,未来才有希望改变。

  二、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子

  她既不向命运屈服,坚持原则,但又能坦然接受现实,努力改变现状。

  随着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的到来,她的命运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匈奴王向汉元帝求亲时,昭君已经在寂寞的深宫中度过了五年的岁月,此时,她已经19岁了。五年的时间,当时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想正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历炼,琴艺娴熟,心智渐成,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听说匈奴王前来求亲时,所有的宫女都吓得花容失色,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匈奴王就是一个茹毛饮血,杀人如麻,野蛮凶恶的怪物。当所有人都选择逃离的时候,王昭君再一次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选择,她主动站出来请行。《后汉书》中说“乃请掖庭令求行”,这短短七个字,却道出了昭君的勇气与决绝。命运,要靠自己改变;爱情,要靠自己争取。王昭君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命运。汉元帝看到前来请命的昭君时,心动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宫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然而,一切已晚,为了江山社稷也只能认了,王昭君只有远嫁匈奴了。

  王昭君终于远嫁匈奴,汉元帝带着内心无比的遗憾,只有祝愿她多做大汉和平的使者,多为汉匈和平做贡献了,他赏赐了大量锦帛绸缎,黄金美玉,亲自送昭君出了长安城。呼韩邪单于派来了毡车百辆,随行千人,以“宁胡阏氏”的礼仪,接她回到了塞外大漠。从此开启了昭君出塞稳定边疆的历史征程。王昭君嫁入匈奴后,她不娇气,不抱怨,入乡随俗,夫唱父随,吃牛肉,喝羊奶,住毡房,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不同的生活习俗。既来之则安之。她也懂得经营自己的婚姻,她与大单于在草原上骑马射箭,策马扬鞭,歌舞抚琴,尽情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为草原带去了一股美丽而不同的风景。内心里她既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努力改变自己,又深知自己的使命,她努力容入匈奴生活,全力维护胡汉和平,期盼胡汉国泰民安,和平相处。这个孤身一人飘零异乡的弱女子,真的做到了。终不辱使命,有史书记载,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三、一个有趣味有品质的女子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王昭君出生地属于江南气候,碧水青烟,环境优美,一下子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草原,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风俗饮食的差异,都难免让人感到不适。更何况是一个在中原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年轻女孩呢?可是,王昭君却让匈奴粗糙简陋的生活生生地开出一朵朵灿烂的花。

  匈奴人的衣服无论男女都是上衣下裤,冬天北方寒冷,他们还要戴着笨重粗糙的皮帽子,昭君觉得很不好看,于是她设法改变,她用貂皮围在额头上取暖,在棉衣外披上红斗篷,这样漂亮又保暖,美如天仙下凡,极有美感。后来,这种貂皮暖额帽被称为“昭君套”。历史上留下来的昭君像就是昭君自己发明的装饰。匈奴人的饭菜,以吃羊肉面食为主,昭君觉得太单调,不习惯。于是她叫厨师将粉条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鸭汤煮,滋味特美。后来,这道菜被称为“昭君鸭”。传说:当年王昭君从长安出发,路途慢慢,走到上郡龟兹古城,住下来歇息。一天,看到屠夫们杀羊时,她要求厨师将羊杂、粉条、蔬菜一并烩入大锅中熬熟,味道甚美。这或许是榆林羊杂碎最早的由来,因为这与昭君鸭的做法如出一辙啊。

  王昭君总是极富创意,她不固执,不固步自封,凡是美好的东西也能接受,比如琵琶,她喜欢胡人的琵琶,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带着心爱的琵琶。美人抱琵琶,原本就是绝美的画面,更难得的是,昭君还是个弹琵琶的高手。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位奇女子,背井离乡,独自漂泊,远离父母亲人,她将所有的心绪思念都寄托在了琵琶声里。

  相传王昭君一行,千里迢迢,一路上马嘶雁鸣,风沙迷漫,行至上郡时(今榆林境内),回望长安,一时心绪难平,于是在马背上拨动琴弦,一首《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天空中正南飞的大雁闻听纷纷落下来,停在平沙之上倾听,尽忘记了南飞的路,雁叫声声苦,这不知是人鸟同悲,同命相怜;还是她的美貌与琴音迷住了大雁。从此那地方叫“落雁坡”(据说在今榆林古城滩附近)。昭君也得了个“落雁”的美称。

  四、一个大义大爱的女子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对生活如初恋。

  本来王昭君的生活就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了,她是呼韩邪单于眼中最贤惠的妻子,最美的女人。然而,这一切随着老单于的去世戛然而止,她的遭遇再一次考验着她的智慧、她的选择。匈奴有一个风俗“父死,妻其后母”。意思就是,父亲死后,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这个习俗,让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昭君难以接受,于是她马上修书一封寄回汉廷,请求回归故国。但当时汉元帝已死,在位的是他的儿子汉成帝。收到王昭君的请求后,汉成帝的回信:“从胡俗。”

  我们无法知道昭君当时是如何地心如止水,万念俱灰,但我们知道她必须要做出选择。最终,她选择嫁给了老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嫁给老单于儿子后,她依旧践行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她坚定独立的思想智慧再一次为她树立起光辉。于是她传播汉族文化,劝新丈夫立法度,行善政,举贤荐能。她就像一名和平的使者,聪慧贤良,母仪天下,她教百姓种植桑麻,纺纱织布,栽树种花,这种种善举大爱大义,无一人不服,不但受到了匈奴人的广泛认可,也得到汉成帝的赞赏。在昭君的教化引领下,匈奴人口越来越兴旺,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匈奴人有了少有的和平,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她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胡汉才有了60余年的和平相处。对以后汉族和北方各民族的团结友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她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了后世的尊重。

  就这样她与复株累单于又生活了11年,并生了两个女儿。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南郊,背靠大青山,傍依黄河,后人称为“青冢”,相传墓上草色长青。一代佳人就此陨落,长埋草原,只能在大漠深处遥望自己的故土祖国,为后人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想象……

  古人说,自古红颜祸水,多薄命,然而王昭君却在她美丽的一生中,借助美貌,依靠智慧,勇敢生长,最终活成了千古美好的传奇。两千多年以来,后来人总是忘不了她,为她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至今传颂。值得我们今天的人深深纪念学习。